前言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哈佛大学从 2013 年起就一直在开发的 RoboBee 吗?这个迷你飞行机器人不仅掌握了粘在墙上的技能,科学家们又帮助它再度进化,成为了上天...

前言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哈佛大学从 2013 年起就一直在开发的 RoboBee 吗?这个迷你飞行机器人不仅掌握了粘在墙上的技能,科学家们又帮助它再度进化,成为了上天、入水都没有问题的“两栖小蜜蜂”。就在研究RoboBee的团队中也有中国留学生的身影。
陈宇峰,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师从Robert Wood教授,入哈佛至今,陈宇峰博士便一直从事RoboBee项目的项目研究。从提出扑翼流体力学在空气和水中的相似性到扑翼机器人水下稳定性分析和出水设计,陈宇峰博士一直专注于RoboBee的总体设计,提高它的气动效率,最大载荷和活动能力。
机器人大讲堂特邀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陈宇峰博士为我们分享《仿生微型机器人在多种环境中的多步态运动》,在报告中陈博士将会我们介绍两种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微型机器人,一款自重175毫克的扑翼机器人和一款1.6克的四足机器人,以及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一、主讲人简介
陈宇峰 博士
研究方向:微型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扑翼流体力学
个人履历:
2017.05 至今: 哈佛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
2012.07—2017.05: 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 (机械工程,硕博连读)
2008.08—2012.05: 康奈尔大学,学士,导师是 Jane Wang 教授
陈博士主要从事微型扑翼飞行器和水空跨界机器人的的设计制造,扑翼流体力学模拟和测量,以及机器人多步态运动的研究。
陈宇峰博士曾在顶级机器人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科研经历如下:
·2015 年 IROS (智能机器人和系统国际会议),水空两栖微型扑翼飞行器的研究被评为最佳学生论文。并被 Business Insider 评为 2015 年机器人领域 19大进展之一。
·2017 年 9 月,陈博士与北航文力教授合作,关于仿生短印鱼吸盘的研究发表于顶级机器人期刊 Science Robotics。
·2017年10月,科研成果“仿生扑翼水空两栖微型机器人”再次发表于Science Robotics期刊。
·2018年7月,科研工作“仿生两栖微型机器人”发表于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年受邀参加在中国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并展示 RoboBee。期间,科研成果被多家中外媒体报导(BBC,CCTV-2 等)。
二、分享内容
(一)分享题目
《仿生微型机器人在多种环境中的多步态运动》
(二)分享提纲
1. 什么是微型机器人
2. 仿生扑翼流体力学的模拟和测量
3. 水空两栖扑翼机器人
4. 水陆两栖四足机器人
5. 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三)内容概要
自然界中的一些昆虫,例如龙虱和湖蝇,具有在空中、水下、以及地面等多种环境中运动的能力。通过研究和模仿它们的运动能力我们希望设计具有相似功能的微型机器人。
本次报告中,陈博士将介绍两种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微型机器人。首先,会介绍一只自重175毫克的扑翼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以在空中悬停,在水下游行,并通过电解和点燃氢氧燃料实现水空跨介质运动。流体实验和数值模拟帮助这型机器人提高气动效率,并揭示了水空扑翼的相似性。
另外,还会介绍一款1.6克的四足机器人,它可以在陆地、水面、水下运动并在这些不同环境中穿梭。这型机器人利用电润湿效应控制水的表面张力,从而实现可控的跨介质运动。这些工作证明微型机器人可以完成大型、传统机器人难以做到的功能,从而在未来应用于多种场景之中(灾难救援等)。
三、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
2018年7月20日(周五)晚19:00
活动形式
线上直播
观看直播或加群